中国网财经8月4日讯(记者 秦潇)近日,因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低于预期,喜力啤酒下调全年预期,预计2023年全年营业利润将同比实现中个位数增长。
上半年亚洲成为了喜力三个地区中销量下滑最严重的地区。此外,与华润啤酒携手五年之际,喜力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仍面对着多重挑战。
业绩承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31日,喜力啤酒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喜力啤酒2023年上半年净营收145.1亿欧元,低于预期的148亿欧元;净营收内生增速6.6%,低于预期的8.5%;经营利润19.4亿欧元,低于预期的21亿欧元;净利润11.5亿欧元,低于预期的12.5亿欧元。喜力啤酒今年上半年经调整后的营业利润下滑了22%。
其中,喜力啤酒销量内生增速-5.6%,低于预期的-3.4%。分地区来看,美洲销量内生增速-1.5%,低于预期的1%;亚洲销量内生增速-13.2%,低于预期的-8.4%;欧洲销量内生增速-4.8%,低于预期的-3.6%。
对此,喜力啤酒表示,产品大幅提价后,消费者的啤酒购买量减少,是导致销量下滑的直接原因。预计明年成本通胀将有所缓解,将消除进一步提价的压力。
据统计, 2021上半年,喜力宣布在美国、非洲、中东等市场涨价约10%。2021年年底,公司又宣布,为了缓解成本压力,将在2022年对中国市场进行价格上调。
不过,从业绩表现来看,涨价并未对喜力的业绩表现产生关键性影响。2022年,喜力啤酒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净利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盈利。从年报表现来看,喜力集团实现收入346.7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39.81亿元),同比增长30.4%;实现净利润26.82亿欧元(约合196.44亿元),同比下降19.3%。
在华挑战升级
招银国际曾提出,中国啤酒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消费高端化,高端及超高端啤酒销售额于2018至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预计达 8.5%。
作为全球仅次于百威的全球第二大啤酒酿造商,喜力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进入中国市场,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2018年,喜力决定选择与华润合作的方式与老对手百威在高端化市场一较高低。华润通过换股方式与喜力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并完成喜力集团中国区业务收购,目前喜力集团间接持有华润20.7%股权。
彼时,侯孝海表示,“喜力在中国虽然拥有3家工厂,销售也有一定规模,但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渠道力较弱,分销能力不足。而华润啤酒在中国拥有强大且纵深的分销网络,可以很好的帮助喜力在中国落地和发展”。
据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华润啤酒次高端及以上销量同比增长12.6%,喜力销量取得双位数增长,公司销售均价同比增长5.2%。
不过,从长期来看,啤酒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欧睿数据,2013年中国啤酒行业产销量见顶,近年来销量呈下降趋势,预计未来啤酒行业销量或保持稳定,增长空间有限。
从市场占比数据来看,喜力和华润这几年的携手并未撼动百威在高端化的地位。此外,最近几年,多家啤酒巨头加快了对市场的争夺,试图通过高端战略寻找新的利润空间。
业内人士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实际上,华润啤酒与喜力携手在高端化市场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现在高端化是各家巨头都在抢夺的阵地,喜力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已经失去先机,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后来居上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据媒体当时报道,2018年,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份额中,百威啤酒独占46%,青岛啤酒和华润啤酒分别占14%和11%,嘉士伯啤酒占比4.6%,喜力啤酒仅占比1.7%。
据海通证券研报,21年高端市场中百威英博占据绝对优势,销量口径下市占率达45.2%,此外,嘉士伯、青岛啤酒、喜力啤酒、华润啤酒、燕京啤酒市场份额分别为18.5%、6.1%、5.6%、3.6%、0.5%。喜力中国的市场地位未得到明显提升。
-
现场直击 | 聚尚美第三届形象美学行业盛会当闪光灯聚焦时——众“星”汇聚2022年8月13日,聚尚美女性教育机构(以下简称聚尚美)在深圳南山举办了聚尚美第三届形象美学行业盛会。这不仅是一场形象美学行业人的盛会,也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X 关闭
X 关闭
